近期,我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增多。贸易摩擦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正在遭受巨大阻力,而资源产品出口却又面临被迫扩大的沉重压力。贸易摩擦现象背后,实质上正是发达经济体维护其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下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这一己之利的企图。 最近,美国出手对我进入输美钢制车轮采取“双反”措施。这是继美欧日联手状告我国限制稀土出口之后,又一起引发舆论关注的贸易摩擦事件。透过媒体报道和业内人士分析,人们不难看出这两起贸易摩擦反映出同样一个事实: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正在遭受巨大阻力,而资源产品出口却又面临被迫扩大的沉重压力。 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玄机?直观地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问题,与世界经济下滑、债务危机持续背景下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纠纷增多直接相关。但深层的原因还在于,这是受国际金融危机拖累的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为坚守其全球经济统治地位,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一种过激反应。去年12月初,为阻止我国新能源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美国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趁我国新能源产业立足未稳之机加紧阻击,目的就在于捍卫其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霸主地位。而前不久美国联手欧日迫我扩大稀土出口,则是从另一个方向对中国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进行遏制。众所周知,在全球已探明的1亿吨稀土储量中,美国拥有13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并非稀土资源稀缺国家。自家的不用,却逼着人家多卖,这算哪门子规矩?其意欲何为,已然不言自明,就是要使中国经济在不平等贸易条件下继续依赖资源出口拉动增长,依循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徘徊更长的时间。由此可见,前述两起贸易摩擦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实质上正是发达经济体维护其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下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这一己之利的企图。 历史的经验也可以证明这一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雏形,早在19世纪最后50年就已具端倪。伴随英国工业革命影响的扩散,世界上出现了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分野。到20世纪中叶,随着二战结束,原有非工业化国家纷纷摆脱工业化国家殖民统治之后,试图通过仿效发达国家工业化之路实现本国经济崛起,但由于本国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先进技术,以及由此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只能依赖本国能源、资源、农产品等低附加值初级产品出口来形成积累本国工业化所需的资本,并以开放国内市场换取发达国家工业技术的引进。而发达国家则长时间利用这种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无休止地推动跨国资本的全球扩张。其早期的方式是,以出口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廉价攫取发展中国家的宝贵资源。随着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日益加快,发达国家又以转移传统产业和技术的方式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本土资源和劳动力从事生产,在间接助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直接攫取自身利益,并且持续占据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牢牢把持着国际经济秩序的统治权。 然而,近年来美欧债务危机接连爆发,全球经济随之出现变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不断增加,美欧日等3大经济体开始担心其全球经济的霸主地位遭遇潜在挑战。伴随当前国际经济秩序出现的微妙变化,发达经济体的政治意图固然不容忽视,但其经济利益的考量似乎更有实际意义。 眼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互联互接,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影响日益成为常态。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阶段,面对发达经济体的阻击与遏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应对之策必不可少,而围绕加快经济转型步伐的长远谋划更为紧迫。近期接连出现的贸易摩擦提醒我们,在深入研究如何利用世贸规则有效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紧紧围绕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整体需要,进一步理清理顺转方式、调结构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打破行业、部门、区域壁垒,全面推进“全国一盘棋”的统一大市场的体系完善,统筹协调包括稀土资源在内的资源、能源发展布局,做好一系列兼顾当前与长远的战略安排,不断强化国内企业和统一大市场的内在活力,以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现实挑战,同时加快形成符合国家长远发展利益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