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曾经的被动应战让中国企业很“受伤”,当下,中国必须以攻为守才能求得突破,如建立针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针对国际贸易制定竞争策略、针对所在地国家的文化及政策进行渗透等。 3月2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了裁决,认定中国输美化学增白剂、镀锌钢丝、钢质车轮存在着倾销和补贴的行为。同一天,美国商务部还对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作出了初裁。在仅仅的24个小时之内,美国就针对中国的产品作出4次反倾销和反补贴裁决,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温。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中国俨然已经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日前,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表示,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专家指出,曾经的被动应战让中国企业很“受伤”,当下,中国必须以攻为守才能求得突破,如建立针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针对国际贸易制定竞争策略、针对所在地国家的文化及政策进行渗透等。 2.贸易摩擦频现 近来,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之声不绝于耳。据钟山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0%。 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密集的钢铁行业为例来看,近年来随着我国钢材的大量出口,中国出口的钢材产品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制裁措施指控的重点。2012年以来,我国钢材产品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制裁。仅仅两个多月,中国钢材产品遭受来自墨西哥、欧盟和巴西3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救济调查。 “3月钢材出口以缓慢稳步回升为主。但是考虑到外贸贸易摩擦不断以及欧洲经济体复苏步履维艰等不利因素,全年整体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师路华英表示。 事实上,不仅仅是钢铁贸易领域的摩擦不断增加。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扩大之势,贸易争端不断增多,贸易摩擦也从产品延伸到产业,从贸易政策发展到了经济政策。 与此同时,各国在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上也用尽浑身解数。不仅利用常规的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反垄断、美国337调查等手段,而且不少国家还通过制定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包装标识、信息技术标准、环境标志等技术贸易壁垒,频频对中国企业设置障碍。 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2-2010年,中国共遭受贸易摩擦814起。其中反倾销调查542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45起,特保措施84起。截至2010年底,中国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692起,涉案金额389.8亿美元。最近12个月里,中国出口产品遭遇了100项贸易保护措施,而自2008年以来累计高达600项。 显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重灾区”,而且在如此严峻的外贸形势下,中国出口贸易壁垒会将比过去更加严重,未来形势依旧不容乐观。钟山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发展的环境复杂,在外部环境上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3.中国很“受伤” “导致中国遭受贸易摩擦增多的原因有很多。”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其一,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量加大必然产生过多的贸易摩擦;其二,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及受标普下降评级、欧债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增速放缓所致;其三,是中国企业技术及产品规格等于与国际标准相差太远所致;其四,是中国企业对国际贸易法则的认识、理解程度不深及可预计风险估计不足所致。 不可否认,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日本、德国也都曾面临很长的贸易顺差并伴随贸易摩擦上升的阶段。既然贸易摩擦和纠纷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是必然现象,那么,中国遭遇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必然与出口规模成正比。但是,去年中国以占全球出口10.8%的贸易地位遭遇了全球100项贸易保护措施,似乎比例有些失调。 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64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75倍。世界贸易份额大概占世界份额10.8%。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进口大国。1978年至2011年,中国出口为市场的平均贡献率是20%。 当然,有共性也有特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扩大之势。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金融危机的压力会刺激一些国家政府“病急乱投医”,企图借助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转嫁危机压力。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副主任刘敬东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尚在蔓延,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总统大选在即,一些反华言论再次被“热捧”,这为美国国内一些企业利用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排斥中国产品进口提供了氛围和条件。 不过,利弊总是相生相伴的。虽然中国遭遇较严峻的贸易保护压力,但频频发生的贸易摩擦无法阻止中国外贸发展的步伐,相反,中国将从国际贸易中获益更多。一方面,在面对一些层出不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中国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针对日益增多的贸易调查,政府也在不断摸索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做法。 商务部研究院世经贸研究部副主任陆燕表示,贸易摩擦无法避免,关键在于如何寻找双赢之路。这些年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贸易摩擦的应对工作,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面对这样的贸易摩擦还是要按照世贸的规则,在解决贸易争端的时候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以合理合规的方式处理彼此之间的贸易纠纷和摩擦。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专家表示,中国贸易摩擦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以下,不足以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障碍。因此,大家不必对贸易摩擦“谈虎色变”。对此,薛胜文表示,贸易摩擦应加以重视。可适当采取提高综合实力为主,软实力为辅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以应对贸易摩擦。 “一方面由经济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会推动国际贸易额的增长,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一方面受经验制约。中国贸易摩擦处理经验不足,导致光伏、稀土这些领域上遭遇到反倾销、反补贴政策的抵制。此外,中国贸易摩擦受国际贸易法则影响较大。因此,中国企业也应对贸易摩擦加以重视,特别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产生的贸易摩擦。”薛胜文说。 4.走出“重灾区” 不惹事,也不怕事。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中国也不怕贸易摩擦。 在任何贸易活动中,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而相对的公平都是贸易双方或多方通过博弈获得的。在遇到贸易摩擦时,一味地退让逃避并不能让企业或国家置身事外,只能使得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不断地被边缘化,直至被淘汰。 薛胜文建议,中国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避免贸易摩擦。其一,建立针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其二,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国际贸易制定本企业产品、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竞争策略;第三,可以针对所在地国家的文化及政策进行渗透,积极处理因贸易摩擦给当地带来的激烈的矛盾。 “从法律法规体系而言,东亚日本在应对美国的贸易摩擦中,加强了WTO争端解决事务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德国鼓励出口,不限制进口的外贸政策方针,既平衡了国际收支,也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的经验可以借鉴。”薛胜文说。 也有专家指出,需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积极地应对来自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在日常贸易往来过程中,注意业务流程的合规,保留好往来业务单据,厘清经营账目,在发生贸易摩擦时,能够及时提供有效的证据。而对于国家来说,由于贸易摩擦争端的诉讼周期长,费用相对高昂,企业自身往往不堪重负,因此当贸易摩擦发生时,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介入和帮助企业进行抗诉。 5.需苦练内功 需要强调的是,提升竞争力、增强软实力才是中国企业避免贸易摩擦的“硬道理”。不可否认,贸易摩擦升级对于我国出口的影响总是负面的,所以在积极应对外来挑战的时候,更要进一步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升级,从产品本身入手,改变我国出口产品当前以价格比较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局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不可替代性,从根本上减少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发生的频率。 此外,政府也应当有所作为,为减少贸易摩擦提供有利的支撑。据钟山透露,商务部门高度重视贸易摩擦重大案件的应对工作,今年将完善贸易摩擦的应对机制,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和贸易救助措施等手段保卫中国产业的安全。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促进外贸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方面进一步进行完善;同时,还将继续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和国内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产业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 |